2025年机密计算第二平面论坛顺利召开
发表时间:2025-08-20作者:浏览: 10

  2025 8 2 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全球计算联盟(GCC)机密计算专委会、CCF容错计算专委会、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华为战略研究院、华为可信领域科学家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5机密计算第二平面论坛” 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以及众多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机密计算的产业前沿、学术前沿及胡杨林基金可信计算专项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共同为推动机密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林璟锵教授、金意儿教授应邀出席了该会议。

  开幕与特邀报告环节由金意儿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GCC机密计算专委会专家委主席冯登国为论坛开场致辞。他系统性介绍了机密计算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应用场景,同时深入剖析了机密计算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侧信道攻击防护、性能损耗优化、可信根定位以及生态体系的建设等关键问题。随后,GCC机密计算专委会主任姚相振教授介绍了全球计算联盟机密计算专委会工作进展,马里兰大学Gang Qu教授(IEEE Fellow)介绍了在硬件安全研究的机密计算。



  机密计算产业前沿环节由林璟锵教授主持,多位产业界专家围绕机密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沿探索进行了深入分享。吴烨(抖音集团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首先介绍了 Jeddak AICC机密计算与安全应用的最新进展,展示了机密计算在互联网平台中的实践经验。随后,金意儿(华为可信计算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系统解读了机密计算测评标准的最新进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规范依据。在技术创新层面,张宇飞(海光解决方案专家)分享了CSV架构下的海光机密计算技术,展示了国产硬件的探索与突破;刘双(蚂蚁密算集团)则提出了基于通用硬件的大模型隐私保护方案HyperGPU,为AI大模型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与此同时,赵帅(Linaro数据中心工作组技术负责人)带来了ARM机密计算架构的最新开源进展,凸显了国际开源社区在构建可信生态方面的贡献。此外,秦宇(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详细阐述了机密计算弹性协同信任根技术的研究成果,李永松(绿盟科技集团解决方案中心总工程师)则分享了基于可证明安全的可信数据空间创新与实践,进一步拓展了机密计算在可信数据流通和产业应用中的可能性。这一环节充分展示了产业界在机密计算标准、架构设计、安全实践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推动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对话与合作。



  机密计算学术前沿环节由北京邮电大学邱朋飞教授主持,多位来自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机密计算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展开了深入交流。张磊(南湖实验室)介绍了机密计算的框架与应用,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思路。韩伟力(复旦大学)则重点阐述了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数据共享与利用方案Garnet,为安全数据流通提供了新的学术探索。随后,张锋巍(南方科技大学)分享了异构机密计算安全体系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在多元硬件环境下提升安全性的创新方向。最后,边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介绍了机密区块链的前沿技术与研究进展,拓展了机密计算在可信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会议最后设置了胡杨林基金可信计算专项环节。与会专家回顾了前期基金支持项目的成果与经验,并对2025年度的新项目方向进行了展望,充分展示了基金在推动可信计算技术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中国科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各高校和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深度交流,对产学研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学院也将在未来继续秉持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深化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相关领域的人才,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社会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